崇祯帝道:“洪承畴老成谋国,他是对的,大敌在前,兵凶战危,锦州要救,却也不能轻言冒进。”
陈新甲道:“如皇上所言,锦州必救,但不能轻进。兵部议决,令王朴、杨国柱、马科、唐通、白广恩、吴三桂诸总兵率军救援,以解锦州之危。”
他忽然跪下叩头:“臣请忠勇伯率军救援,崇祯十一年起,王将军便连败诸贼,东奴闻之丧胆。若王斗领军往救,锦州必固若金汤,三城安矣!”
崇祯帝有些迟疑,陈新甲大声苦劝:“昔汉成帝时陈汤有言: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今日靖边军便是如此。若有忠勇伯在,何惧辽东危局?此事关乎国运,还请皇上三思。”
说完连连叩头。
崇祯帝低声道:“杨督师那边……”
陈新甲道:“皇上不必忧心,现李自成溃,张献忠死,大贼只余罗汝才,革、左数部,皆为惶惶之犬。有杨督师坐镇襄阳,又有平贼将军,京营总兵孙应元、黄得功诸人在,余贼不足为虑。”
说完他又补了一句:“再说了,王将军立此奇功,若还留在湖广,恐与诸将起了罅隙。他现在班师正是时候,兵马回到东路还需休整,否则人马饥疲,反而不美。”
崇祯皇帝心中一动,是啊,这次巧运,王斗立的功劳太大了。左良玉、猛如虎等人千里追贼,损兵折将,结果最大的好处却被王斗夺去,不知湖广官兵现在怎么想,特别左良玉,贺人龙几人怎么想。
若王斗继续留在湖广,接着剿灭罗汝才诸贼……你吃肉,也得让别人喝点汤才是。
不过虽是这样想,他还是心思未定,只摆了摆手:“容朕再考虑考虑。”
陈新甲知趣的告退,心下暗喜,看皇上的意思,召王斗回来的可能性极大。若王斗在自己指挥下再辽东大捷,自己取代杨嗣昌在圣上心中地位就不远了。
……
崇祯皇帝心情极好,他来到坤宁宫,正好皇后也在,见皇帝笑容满面的样子,周后也非常欢喜。她己经得知襄阳大捷,献贼身死的消息,连日来都往奉先殿告慰祖宗英灵。
此时见了皇帝,再次拜倒贺喜,崇祯帝握住她的手,感慨道:“献贼身死,诸贼皆溃,国势好转,朕也松了口气。”
周后欢喜地道:“这都是那定国将军王斗的功劳,可得好好赏赐。”
崇祯帝微笑道:“皇后说得有理,不过他现在不是定国将军,而是忠勇伯了。”
周后惊讶地啊了一声,说道:“皇上如此厚赐,想必忠勇伯定然感恩戴德,更加尽心为皇上效力。”
崇祯点头道:“朕就是要告诉天下万民百姓,勤心为国效力者,朕决不会薄待了他。”
帝、后边走边谈,往御花园去,周后见皇上难得闲情逸致,心下更喜,唠唠叨叨,一路谈话。
崇祯帝突然问起女儿:“媺娖如何了,可有读书?”
周后道:“这丫头,近日也不知怎么了,听闻那王斗洛阳,襄阳大捷,就整日傻笑不停,书也不读。”
崇祯帝倒没放在心上,笑道:“女孩家长大了,总有些奇奇怪怪的。”
二人随口闲聊,不知不觉,崇祯皇帝的脑子又转到锦州的战事上去。
……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初七日。
各军聚于襄阳多时,时罗汝才窜入河南,入英、霍山,与革左五营合。若攻曹、革诸贼,定需湖广,河南,南直隶几省夹击包抄,这联合几省之力,非督师大员不可。
时督师杨嗣昌病重不能理事,湖广巡抚宋一鹤,监军万元吉不得服众,众人纷争,军略不可得。
此时杨嗣昌感觉自己身死不远,献贼死,唯一愿望,便是盼着圣旨下来。还有流贼尚未剿净,需得有人接任自己督师之位,他脑中闪过丁启睿与傅宗龙的影子,最后还是决定向朝廷举荐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
这些时日,在锦榻之中,能动弹的时候,他便书写描绘接下来的剿贼方略,又住笔叹息,自己看不到“一扫寇氛从此靖”那日了。每每到这个时候,他便黯然神伤,觉得自己辜负皇上的期望。
初七日上午,他正在床榻前凝思,忽见儿子杨山松匆匆进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喜色,他走到榻前,低声道:“大人,哨骑来报,天使到了。”
杨嗣昌的眼睛立时无比闪亮:“圣旨来了吗?”
……
襄阳城内外大军得到督师之令,集大军于东郊教场,因为天使要在全军面前宣读皇上旨意。
听闻圣旨来到,再有督师之令,王斗,左良玉,贺人龙,猛如虎,孙应元、黄得功等人,都选出自己最精锐的部队列阵教场,一时东郊大军云集。消息传出,襄阳城百姓尽出观看,教场周边,可谓人山人海。
太监刘元斌、卢九德,湖广巡抚宋一鹤,监军万元吉,襄阳兵备副使张克俭皆到,文官在前,武官在后,各人列于演武台之下。杨嗣昌病重,己是走路不得,只以锦榻抬着,躺在床榻上闭目养神,身边幕僚亲随不时关注侍候。
正午时分,天使到达,却是一个风尘仆仆,神色深沉的中年太监,身后簇拥着大群的小太监,锦衣卫,京营战士等。身侧,是点头哈腰的襄阳知府王承曾,由襄阳众官一路引了进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