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新编旅掉头撤退的消息,东平都督长孙寿如同当头被人揍了一棍,一下就懵了。
“鲜于霸明明答应了本督,他怎么又走了?”
“大人,鲜于旅帅说,是东陵卫的孟聚在城门设卡挡住了他。因为东陵卫的兵马比他多,他不能与他们冲突,不得不撤退了。”
长孙寿把桌子拍得砰砰响,怒喝道:“竖子,真是竖子!鲜于霸胆小如鼠、败事有余!他就看不出来吗?东陵卫只是虚张声势而已,新编旅若硬闯进城,东陵卫难道还真敢出手阻拦吗?除非孟聚真的要造反了!”
长孙都督生气了,军官们都不敢出声。大家挤眉弄眼地打眼色,都想长孙都督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东陵卫敢不敢动手,这种事谁说得准?孟聚那家伙凶得很,人家鲜于霸又不是你干儿子,干嘛要为你冒这个风险?
发了一通脾气,长孙寿才冷静下来。他问身边:“吴长史,靖安周边还有没有可调动的兵马?”
后者想了一阵,支支吾吾地回答说:“靖安府衙门那边还有百来个衙役捕快,说不定还能从周边召集几百乡勇。。。”
长孙寿听得郁闷,摆摆手:“吴长史,这些乱七八糟玩意——靠他们,能对付得了守备旅的乱兵?”
“都督,横刀旅巡边去了,倘若新编旅不肯出动的话,靖安周围还真没能与守备旅匹敌的兵马了——呃,东陵卫的兵马倒是很足,我们要不要向他们求援?”
大家以望白痴的目光望着那姓吴的长史,都是无语:怂恿兵变的是肖恒,但倘若没有孟聚在背后壮胆,他又岂敢这么大胆?请东陵卫的兵来平定兵变,那跟笑话差不多了。
那长史自知失言,连忙闭嘴低头。
盯了他好一阵,长孙寿冷哼道:“下次说话之前,最好先动下脑子!”
“是,卑职失言,大人恕罪。都督大人,既然本地的兵马调不动,那我们只能向六镇大都督阁下求援,请他老人家下令从外省调兵进来救援我们。譬如武川镇,那里应该能抽调出兵马的。这是我们临近的省,来回调兵也快。”
当下,部下们纷纷赞同:“都督,就该这样了!我们向元帅求援吧!”
长孙寿沉稳地坐在椅子上,眉头紧蹙。听着幕僚的建议,他坚决地摇头:“不行!”
“诸位,守备旅虽然叛乱,但至今没有攻进来。可是他们攻不进来?可是他们不敢攻?”
长孙寿环视着众人,目光深沉:“不是,他们只是不想把事情做绝罢了。但倘若我们从外省调兵马过来——只怕援兵未到,我等已尽皆遭叛军毒手。”
幕僚们无不色变。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面临着一场迫在眉睫的凶险。
目前,兵变的事态还在控制之中,双方都还保持着克制,但一旦六镇都督府插手了此事,从外省调兵进来,被逼到绝境的对手们会做出什么反应?
意识到妥协已毫无希望了,对方会不会下定了鱼死网破的决心?
一旦叛军暴怒,东平都督府内的一千多官吏兵员,都是对方手中的人质!
幕僚们惊惶不安:“都督,这样的话,我们如何是好?”
长孙寿凝视着窗外良久,最后说:“我猜,他们的底线就是,东平的事在东平内部解决吧。
传我军令,以都督府的名义发布军令,命令在卞田边墙上巡边的横刀旅、驻扎在扶风郡的关山旅、驻扎在嘉木的御边旅,以上部队立即赶赴靖安,与鲜于霸的新编旅会合——让他们驻在城外等我命令。”
东平都督府管辖东平境内的六旅兵马。六旅兵马中,靖安守备旅、横刀旅和新编旅这三旅兵马都是驻扎在东平首府靖安的,还有另外三旅兵马则分驻东平省的各地边塞。现在,长孙寿调集的就是这三旅人马了——这是货真价实的野战边军,他们长年驻守边塞与魔族厮杀,战力强不说,他们与东陵卫也没有任何瓜葛,是靠得住的兵马。
幕僚立即拟令,然后递交给长孙寿。
长孙寿匆匆一阅,手签拟令并盖上了都督府的大印。看着雪白公文上红色的印章,长孙寿自失地一笑:“东陵卫孟镇督说辨认不出我的手令,所以不让鲜于霸进城,这个借口找得真是绝了!这人敢与元帅作对,还真是有点鬼才啊。”
幕僚纷纷赞同:“是啊,孟聚虽然小有才干,但他胆敢与元帅作对,那是螳臂当车,自取灭亡啊!”
~~~~~~~~~~~~~~~~~~~~~~~~~~~~~~~~~~~~~~~~
在长孙寿与幕僚们商议的同一时刻,在东平陵卫的镇督府内也进行着相同的商议。
时值四月下旬,天气炎热,清凉的穿堂风吹过,让人周身清爽。
孟聚穿着一身轻便的白绸短衫,手持一把名家题跋的折扇,正对着脸煽风,气质活像走马章台的花花公子。此刻,这花花公子正很有把握地说: “肖老哥,你放心就是。我料定,长孙寿肯定不敢向拓跋雄求援的,不会有外省的援兵过来,事情会在我东平省内解决。”
肖恒坐在他的对面,穿着一短青衫,活脱脱的一副平民老汉的打扮。两人穿着都很随意,显然双方交情已到熟不拘礼的地步了。
“孟老弟,何以见得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