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伏击
“袁继咸的速度不慢,已经追过来了。”张献忠说道:“看来我们要加快行军速度。”他一边说,一边拿捏这手中令牌。这令牌正是罗玉娇上缴的那一块。
罗汝才说道:“咬咬牙,进了山,袁继咸就无能为力了。”
不得不说,郧阳附近的群山之中,正是流民聚集的地方,在义军的眼中,就是熟地了。郧阳流民造反在成化年间就有了,所以郧阳这个四边不靠的小地方,就必须有一名巡抚大员坐镇。可见其势如何。
张献忠在崇祯二年的时候,曾短暂的入川,留下两员部将,就是黄龙,与姚天动两人。他们两人与川,陕,豫交界的流民汇合在一起,控制着三省交界的群山之地。甚至向川北蔓延,号称姚黄十三家。
这里可是张献忠躲避官军的风水宝地。这里的百姓都向着义军。这里对张献忠,就如同商洛山区对李自成一样,张献忠不管败成什么样子,只要一躲进这里,就能恢复元气。
只要张献忠在群山之中,即便杨嗣昌拿张献忠也没有办法,唯一的缺点就是山地粮食不足,养不起大队人马。
张献忠归心似箭,他入川征战以来,短短半年之内,纵横六千余里,大战四五次,小战无数。张献忠自己好长时间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此刻不愿意与袁继咸纠缠。
张献忠军令一下,行军的速度陡然加快。
整个军队,好像是上了发条的闹钟一样,开始急速的转动。
曹宗瑜的伤势好的差不多了,有了自由活动的能力,故而四面八方的消息,通过了曹宗瑜的嘴传到了张轩的耳朵里面。
首先,殿后的探马被狠狠的训斥,并被打了板子,如果不是正在用人之际,好几个人就要被砍头了。
张轩这才知道,张献忠的军规极严,别的不说,单单是就探马而言,一里一拨,直到二百里之外。远近咸知。在张轩以为他们走在最后面的时候,其实不对,他们并不是最后,探马才是最后。
不过川北一带的复杂地形,也不知道官军的探马是从那个角落窜出来的。骚扰了老营。
义军也转换为战斗队形了。
行军之时,精锐在前后,斥候四布,老弱在中间,而张轩所部也被分为老弱之中。各营行进皆有定止,何处当行,何处当停,轮番为前锋。
其实这种规定本是大明军队的规矩,在朝鲜抗倭之战的时候明军的夜不收就放到了日本后方去了。但是现在能做到这一点的明军相当之少,反而是义军这一方保持了这种战斗模式。
张轩只觉得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即便是骑在马上,也有些坚持不了了。
有人或许觉得骑马行军,并不辛苦,其实是错觉。马在前进的时候,整个身躯也在上下起伏,左右摇摆,这种摇摆,或许规模并不大,但是如果在上面坐上一天,就觉得是何等的受不了了。
有人坐了一天汽车之后,还手脚发麻受不了。更不要说骑马了。
比起这个时代的人,张轩实在是吃不了苦。
日日行军,张轩一时间也不知道到底走了几日了。这一日走到一半忽然被勒令停了下来。
在一个山坳之后,老营的人都簇拥在一起,也没有下令扎营。
张轩也不知道找谁问,忽然见罗玉娇过来,上前问道:“罗小娘子,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停下来?”
罗玉娇说道:“袁继咸追得正急,就在后面。父亲与张叔叔准备打一下,我劝父亲让伤兵营留下来,等一会儿,打起来,就会有伤员运下来。”
张轩听了脸色微微一变。
张轩对战事心有余悸,不过随即定定神,心中暗道:“张献忠与罗汝才,都是一等一人物,也不会死在这里,说明这一战,一定是胜利的。想来没有什么大事。”
罗玉娇说道:“怎么样,想去看看吗?”罗玉娇不等张轩说话,就引张轩上了旁边一座山峰,不一会就登到山顶,山顶之上,往下面看去却看见一条山道。
这一带平地很少,都是一个山谷套着一个山谷。
从张轩这个角度向下面看过去,就能看见无数将士,隐藏在两侧,马跪在地面之上,将士伏在马边,所有旗帜都放倒。而远处有烟尘远远的传来。
张轩看不真切,想要站在山石上眺望,却被罗玉娇一把拉下来,按在地面上,说道:“万万不能被发现,否则导致大军功败垂成,会让父亲行军法的。”
罗玉娇眼睛之中闪过兴奋的光芒,好像是看见了心爱的洋娃娃一样。
张轩只觉得身子按在山石之中,被咯着生疼,但是也被眼前的战事吸引了注意力。那个男人不喜欢纵横沙场的感觉啊。
张轩闭住呼吸,看向下面,却见官军过来,并不是没有准备,一名名官军斥候穿过路口,都被一名名将士在不发出声音的情况下给弄死了。
要么是远远的一箭正中咽喉,连呼喊之声,也传不出来,要么是从马下忽然窜到马背之上,从后面捂住嘴,一刀了结。然后义军将士再跑出来,换上官军的衣服,在路口打出无事的旗帜。
让官军放心大胆的前进。
在张轩看清楚过来的官军,打头的是骑兵,大约百余骑,领头是一个将军,只见打着一面“张”字大旗,张轩一时间也想不起是哪一名将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