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望长沙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张轩站在这里,忍不住的吟出两句旧句。
这里是不是橘子洲,张轩并不清楚。但是的确是湘江之中的沙洲。
张轩百艘船只在湘江之中沙洲停靠,不过湘江之中的沙洲就没有如城陵矶那么好的停靠条件了,不得不加紧赶工,硬生生的在这里修建出来一座码头来。张轩也派士卒抢占湘江西岸,大军有张轩本部人马,再加上各路降军,水陆联营有是十万之众。
张轩绕过岳阳长驱直入,先破湘阴,再临长沙,固然是在战略决策上冒了风险。但是张轩本身依然是稳重的性子,故而在探明长沙的情况之后,就决定,先占据湘江西岸,以及湘江之中的沙洲。
使得水陆大军连为一气。
然后在缓图长沙城。
之所以如此,却是好几个方面的。
首先,长沙城的确是一座坚城。
长沙得名于星辰,按古代分野之论,长沙所在之地,上应长沙星,故而得名,从秦汉以来,就是南国重镇,上古时,赖之镇压五岭,凡用兵于五岭,皆借重于长沙。
而随着湖广在中国经济之中地位越来越重,以至于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不管是明清相争,三藩之乱,太平天国,北伐战争,乃至于抗日战争也有三次长沙会战,凡是有志于天下者,无不在此地着力。
而长沙城自古到今,都是战略要地,长沙城的城防,张轩用脚趾头想,就知道很完善。
长沙城的规格是由宋代李纲奠定的。金兵南下之际,焚烧了长沙城,李纲到任后,重修修建长沙城,虽然后世屡有修建,但是都没有超出李纲奠定下的基础。
城墙长达十四里。有十三座城门,全部是夯土包砖结构。
湘江在其西,浏阳河在其东北而过,汇入湘江之中,也就是说,真正地势开阔,能放下人马的地方,反而是东南方向。而东南方向又是整个长沙的制高点,天心阁。
长沙城墙大体是方形的,而东南拐角之处。就是天心阁所在。后世长沙城墙,全部被拆除,也唯有天心阁遗留下来了。做为长沙城墙的遗址。
不过长沙城并非一点缺陷都没有的。
至少张献忠在这个城市之中还是留下不少痕迹。张献忠撤出长沙的时候,对长沙城垣进行了破坏,其中吉王府也遭到了破坏,否则隆武帝就应该住在吉王府之中。
虽然隆武进行了修整。看上去相差不大。
但是夯土却有一个性质,那就是时间越长的夯土就越结实。新填补的城墙,与二百年的城墙,坚硬程度是不一样的。张轩已经派人去探听到底是那几段城墙,被张献忠毁坏了。
这些地方,就是他主攻的方向。
其次,隆武也不能说庸主。张轩攻下湘阴之后,隆武就全面接管了长沙城军务,这还是他第一次完完整整的掌控了长沙城。
长沙城数万士卒,几十万百姓都为他所用。
即便张轩不去仔细打听,也能听到关于隆武的好多消息。
比如说,隆武在长沙校阅士卒,大赏将士,比如隆武巡城。如是等等。
隆武在军事上或许没有其他才能,只有勇气而已。
不过,有时候,有勇气就已经不错了。夫战勇气也。一般来说,只有不能打的将领,很少有不能打的士卒,很多时候大败,都是将领临阵脱逃而败的,只有少数是将领被斩杀之后,才全军溃逃的。
而且隆武的身份与寻常将领不同。
隆武摆出一副与长沙城共存亡的样子,举城士卒,无不大举震动。毕竟大明近三百年的天下,可谓深入人心。纵然残破到如此地步,在士绅都开始有观望之心,但是在很多士卒百姓眼中。
朝廷已经是朝廷。
故此,在隆武的激励之下,张轩兵临城下之时,长沙城的士气非但没有衰落,甚至反常的高涨。
夏军一路走过来,虽然没有打什么大仗,但是一系列交锋,比如夺取河西数处集镇的战斗之中,双方还是有过碰撞的,张轩也听下面的人说过,明军的战斗水平没有太大的提高,但是士气的确高昂不少。
很难对付。
不过,所有情绪化的东西,都不可以持久的。张轩才相信明军可以锁定士气,时间一长,这事情自然会衰弱。所以,张轩也不想赶鸭子上架,死磕硬骨头。
再有就是长沙城中发出的勤王诏书了。
隆武半年来的所做所为,或许还不足以怀远人,但是湖南附近很多官员都看在眼里。所以隆武的各地调兵的文书,让一处处兵马出动。张轩细细算来,几乎有几十万之多。
长沙成为了暴风的中心。
虽然张轩并不是太害怕,毕竟分散在各地的数十万大军,与聚集在一起的数万大军,对付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再加上南明的军队大多是新组建的,甚至很多府县在此战之前,是没有驻军的。鬼知道他们怎么扯出来的的军队。
纵然有几十万之多,也不足以让张轩惊惧。
不过是,任彼几路来,我自一路去,个个击破而已。
但是这毕竟是一个麻烦。不扫清楚外围,张轩也无法全力攻长沙城。所以张轩在湘江西岸扎营。以夏军的水师优势,进能攻城,退能固守。等扫清外围的之后,再来处理长沙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