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会战之张轩决策
多铎一声令下,大军立即转向南下。只是清军人数众多,在这片战场之上,双方密集的聚集了将近五十万人之多,以至于安庆到大龙山这百余里的平原地带,近乎塞满了。
几乎所有的农田被践踏,村庄被推倒,虽然这里早已是战场了,大部分百姓都逃散了,依然还有一些心怀侥幸的百姓,藏身于间。只是这个时候,他们的下场只能是死了。
清军自然没有发善心的心思,但是夏军也决计不敢在战场之上,因为一时的善心,用自己胞泽的性命开玩笑了。
清军骑兵虽然多,但也不是所有士卒都是骑兵,大军之中最少有近半士卒都是步卒,但是近十万的满蒙骑兵,就足以胜过二十万步卒。故而双方排兵布阵之上,是完全相反的两种风格。
张轩从安庆城出来,他摆出来的阵势,自然是方方正正的。一个大方阵之中,以营为基准,分为成一个个小方阵,如果再具体一点,也是一个营,也是六个哨,六个方阵组成的。
其中火炮,旗帜,金鼓,乃至各级将官履行的职责,张轩全部分派好了,虽然远远看上去是一个覆盖数里的大方阵,但中间各种通道,却还保留着,随时都准备着反击。
几乎就是一座移动的城池,不过是以人为城而已。
而清军就不一样了,清军骑兵众多,根本不怕分割使用,故而多铎本人统领八旗从正北方向,步骑结合,缓缓的逼近过来,而李率泰统领汉八旗,以及其他各路汉军,从东侧而来。
蒙古骑兵在博洛的统领之下,从西侧进攻。
其中李率泰乃是李永芳之子。李永芳投降清廷之后,成为满清额驸。李家在清廷也是很受重用的。汉八旗一度为李家与石家所掌管。可见李家在满清的权势。
而李率泰原名李延龄,十二岁入皇宫侍奉老奴,被改为如今之名,后被妻以宗室之女。从军以来,前后跟随皇太极,阿巴泰,多尔衮,多铎,虽然没有单独领兵过,但是战功也算是显赫。
故而就让他统领汉军诸部。
博洛乃是阿巴泰之子,也是满清宗室将领。只是麾下多是蒙古骑兵。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达礼等人都在他麾下。
罗玉龙北伐的时候,多尔衮可是扫地为兵,将能调动的军队都调动了。自然也少不了蒙古人了,而这些蒙古跟着大军南下,都留了下来,不过他们不熟悉江南气候,天渐渐热了,早已与多铎商议,在打过这一仗之后,就会撤回蒙古了。
三路都是步骑结合,不过骑兵的运动速度在步兵之上,故而双方步兵还没有接触之前,清军的骑兵已经到了。
他们并没有立即冲阵,而是打马掠阵而过,向军阵之中,射箭,或者投索。这种骚扰,如果不管的话,自然影响军心士气,但是如果管的话,夏军的弓弩手却有些不足。
夏军的火铳除却少数人外。根本打不了多准。更不要说射中飞驰奔马上的骑士。只能靠覆盖射击还驱除。而今日大战,不知道要打几个时辰,虽然每名火铳兵都带了足够的弹药,但是打起来,到底够不够,还真不好说。
双方零零星星的开始交战的时候。罗岱,王龙等人,纷纷向张轩请战,说道:“陛下,臣等请战,驱除清军骑兵。”
张轩将仅有三四万骑兵,全部聚集在大军中间,让他们歇马以待,而这些人都不明张轩是怎么想的,要知道骑兵从来是双方第一波交战的,而今却被保留下来了。
张轩目光一扫,说道:“今日之战,你们且等着,有用得着你们的时候?”
王龙说道:“臣等不知道陛下深意,还请陛下明示。”
张轩举起千里镜扫过整个战场,缓缓的放下,说道:“这一战,我固然是等了好久了,而清军未必没有等了好久了。”
“清军向来长于野战,拙于攻城,两下襄阳,皆无功而返,可见一斑。数月以来,朕在武昌整兵积谷。清军未必没有机会大举西进。却没有,故而是因为江南的种种麻烦,恐怕也有想诱我出战。”
“清军想要再来一场一片石式的大战,令我大军丧胆。”
“故而一场野战,是多铎梦寐以求的。他想毕其功于一役。”
“朕也不想与前两次襄阳之战,只求击退了事。”
“朕要一场大胜,即便不全歼清军主力,也要打疼了,打狠了。打得元气大伤。只有如此,我们才可顺利的拿下江南,而不是步步苦战。但是我军步卒固然精锐,但是两条腿终究追不上四条腿的。”
“所以当清军大败而回的时候,就是出动你们的时候,而今且休养生息便是了。”
王龙等人一听,虽然对张轩的豪情壮志感动非常,但是对张轩的这么大的计划,却有一丝犹疑了。夏军骑兵从来是夏军主要战力之一,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能力无可替代。因为他们要牵制清军骑兵。而今张轩将所有骑兵都按在后面,夏军步阵在对待清军毫无顾忌的冲击,真的能大败清军吗?
他们虽然有这个念头,却无人敢说出来,盖因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话,就是动摇军心,可立即处斩的罪名。
张轩安抚了以王龙为首的骑兵将领之后,目光扫过所有的夏军旗帜,夏军可以说是旗帜林立,每一个哨都一面红旗,一时间根本看不清楚到底有多少面旗帜。看兵强马壮的样子,张轩心中也有一丝犯嘀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