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支援舰再次开始怒吼的时候,第一舰队已经到达了登陆场西面。
因为岸防火炮与地表工事已被彻底摧毁,美军失去了还击能力,炮击进入了定点清除阶段,所以火力支援舰不用再呆在几十公里之外,可以抵近海岸,从而缩短反应时间,并且让“物美价廉”的中小口径舰炮发挥作用。
隆隆的炮声中,第一舰队从排列整齐的火力支援舰身后缓缓驶过。
隔着十多公里的距离,战舰上的官兵仍然能够看到从中途岛上腾起的硝烟。与之前的炮击相比,此时火力支援舰队的表现就要“斯文”得多了。大部分时候,使用的都是中小口径舰炮,大口径舰炮只偶尔登场。
按照帝国海军新制订的作战条令,从此时开始,陆战队随时都可以登陆。
毋庸置疑,在执行对地支援任务时,火力支援舰的作战效率远远超过了传统战舰,特别是几种按照陆战队的要求,全新建造的火力支援舰,更是将其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拿“上将”级来说,其火力相当于二艘战列舰,或者二艘大型巡洋舰,因为采用了新设计的炮管冷却系统,所以其火力持续能力更是传统战舰的二倍以上!
此时,登陆场西南大概二十五海里处,第33舰队的八艘战列舰排成了纵队,正在以十二节的速度由西北向东南航行。
在其左侧大概十海里处,就是聚集着上百艘登陆舰与运输穿的临时锚泊地。
收到第一舰队发来的电报时,付勋杰准将首先觉得无法相信,接着就凭多年的战斗经验,以及跟随白佑彬征战的经历,让舰队进入了战斗状态。在他的记忆中,白佑彬很少犯战术错误,而且对战局的判断能力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位舰队司令官。
与白佑彬一样,付勋杰也是前南洋舰队的军官。
战争爆发时,他已经在巡洋舰上服役了一年半。按照惯例,只需要再服役半年,他就会被派往某艘战列舰,先担任战列舰的航海长(付勋杰是学航海出身的),然后再出任舰长。如果没有特别的经历,或者特别的事情发生,战列舰舰长将是他在帝国海军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职务。
大战爆发,绝对属于“特别事件”。
与绝大多数同级别,同履历的军官一样,付勋杰在七十二年(40年)初就被调往南洋舰队的战列舰,并且成为了战舰上的主要军官。
随后,付勋杰又担任了战列舰的大副,直到七十三年(41年)底,成为舰长。
最初的时候,他是在一艘老式战列舰上服役。因为在参加攻打苏伊士运河的战斗中表现优秀,后来又以代理指挥官的身份,率领主力舰编队前往马耳他,然后在地中海执行了多次护航任务(主要就是掩护船队,对付西班牙海军部署在地中海的小型舰艇),所以在返回帝国本土之后,他就被派往刚刚服役的“松江府”号战列舰上担任舰长。
如果按照传统的观点,这次调动相当于降职,而不是升职。
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随着快速战列舰逐渐成为海战的绝对主力,任何一名战列舰舰长要想成为舰队指挥官,都得在快速战列舰上服役。如果能够参加几次海战,并且表现卓越,就能得到更快的提升。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付勋杰第一次与白佑彬合作。
后来,随着白佑彬前往第四舰队,而“松江府”号战列舰又在“马克萨斯群岛海战”中遭到了重创,付勋杰就被派往了第三舰队,首先出任第31舰队参谋长,即充当郑恩博的副手。
正是这段奇特的经历,让付勋杰成为了少数几个与白佑彬、郑恩博二人都共事过的海军将领之一。
在白佑彬返回太平洋战场,继续担任第一舰队司令官的时候,付勋杰刚被派到第32舰队担任指挥官。可以说,这是他继续升迁的必须经历,也算是其高升之前的最后考验吧。如果他能够在第32舰队有所表现,那么要不了多久,就会得到提拔。
变故也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随着帝国海军的人事大调整,付勋杰失去了前往第11舰队,或者(新编)第32舰队等由快速战列舰为核心的作战舰队担任指挥官的机会,只是被调往了实力稍强的第33舰队,并且继续担任舰队指挥官。
这最多只算得上是平级调动,算不上升迁。
当然,在开赴西太平洋战场,并且得到了加强之后,第33舰队的实力增加了不少。对付勋杰来说,这是他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他能够在此次战役中有良好表现,那么在年中的时候,随着四艘“省”级乙型战列舰服役,组建成一支新的作战舰队,他就很有可能被派去担任舰队指挥官,或者被派往另外一支主力作战舰队担任指挥官,反正不会继续留在第33舰队。
由此可见,付勋杰与郑恩博一样,都渴望获得一次胜利。
只不过,他没有郑恩博那样显赫的背景,所以他也没有郑恩博那样巨大的野心。他能看到的,只是下一个职务,以及为此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舰队还在缓缓向着东南方向前进。
付勋杰抬头看了眼航海钟,九点十五分。
按照计划,舰队将在九点二十分转向一百八十度,朝西北方向巡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