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总体战略计划做了调整,所以第四舰队没有返回直布罗陀,而是前往扑茨茅斯休整。另外,其他破交舰队也在执行完任务之后分别前往英国的军港进行休整。白佑彬没有直接前往扑茨茅斯,而是在三月二十二日的时候回到了直布罗陀。
可以说,英国投降,对所有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按照海军司令部做出的安排,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与第四舰队司令部,以及远洋作战司令部都将转移到扑茨茅斯去。主要是直布罗陀太小了,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的指挥机构。另外,直布罗陀的生活条件也非常恶劣。好几年来,驻扎在直布罗陀的官兵一直只能在专改装的一艘货轮上洗澡!
转移到扑茨茅斯去并不是什么坏事,可白佑彬却得为此而处理很多麻烦事情。
作为战区司令官,而且还远离帝国本土,蓝凌波又没有跟过来,白佑彬不能像以往那样当“甩手掌柜”,最多只能让谢昶伦去负责一些棘手的工作,而大部分的重要事务还得亲自处理。
结果,一忙起来就到了四月初。
四月七日,新编第41舰队到达直布罗陀。与白佑彬要求的一样,主力是四艘“省”级乙型战列舰,另外还有十二艘“湖”级巡洋舰与十二艘第五批次的“花”级驱逐舰。随同前来的还有专门为之配备的一支后勤保障舰队。按照当时帝国海军的编制体系,每一支作战舰队都拥有一支独立的后勤保障舰队,固定编制为二艘快速火力支援舰与二艘快速战斗支援舰,如果需要,还可以编入一到二艘工程维修船。
因为第41舰队暂时还没有形成战斗力,所以在次日就去了帕尔马港。
随着第四舰队的实力增强,北大西洋上的局势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四月十日的时候,第43舰队离开了扑茨茅斯,再次开赴亚速尔群岛。陆战队也从驻英占领军中抽调出了二个作战师,外加二个工程营的兵力一同开赴亚速尔群岛。
到此,向加勒比海进军的行动拉开了序幕。
当时,帝国海军,乃至帝国高层内部就是否需要攻打安得列斯群岛的问题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按照部分人的观点,在英国战败,陆战队即将攻打巴拿马的情况下,海军应该将兵力集中在更重要的方向上,而不是耗费兵力,浪费时间的去攻打加勒比海地区。也就是说,这些人认为应该直接攻打美国本土。
显然,这一观点过于激进了。
美国不是俄罗斯,其国内自然环境好得多,且拥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工业实力,人口也比俄罗斯多得多。美国不是英国与日本,其本土资源极为丰富,三十多项战略物资都有出产,且产量巨大。美国不是西班牙,国内不存在严重的政治与民族问题,政局相对较为稳定,且法制健全。
这些,都决定了不能用对付其他国家的方法来对付美国。
年初的时候,海陆两军就向内阁提交了一份进攻美国的战略评估报告,其中就明确提到,战胜美国的关键既不是战略封锁,也不是直接攻打其本土,而是设法摧毁美国的抵抗意志。
这份评估报告得到了内阁首辅的高度重视。
随后,海陆两军又提交了详细的战略规划。在海军的战略规划中就明确提到,英国战败之后,帝国首先要做的就是孤立美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得攻打加勒比海地区,使美洲大陆的其他国家有所动摇,并且从战略上使美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最终打垮美国人的斗志,瓦解美国的政权。
攻占加勒比海地区,正是实现这一战略目的的根本手段。
另外,随着陆战队向巴拿马进军,帝国海军必须攻占加勒比海地区,这样才能达到合围美国的目的。
问题是,帝国海军在如何攻打加勒比海地区的问题上却举棋不定。
部分人认为应该像攻打西南太平洋一样,逐步攻占由美军控制的港口与军事基地,扫荡该地区的美军部队。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应该像在西太平洋上一样,只攻占重要的港口与军事基地,为北上进军美国本土提供前进基地。
因为海军内部的分歧,所以进军加勒比海地区的行动就耽搁了下来。
对白佑彬来说,这也算得上是好事。第四舰队的整编工作还在进行之中,“武宗”号与“黄河”号的修理工作最快也要到四月二十日才能完成,“伊斯坦布尔”号与“德黑兰”号已经修复,正在进行训练。也就是说,第42舰队最快要到四月底才能重新形成战斗力。战区兵力调整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之前进驻西班牙的帝国海军陆战队正在分批撤出,进驻英国的陆战队则在整顿纪律,调整部署。最重要的是,各项后勤准备工作都没有到位。英国的港口还没有完全修复,亚速尔群岛的前进基地也没有完全恢复使用能力,各项作战物资的调运工作更是远远没有就绪。在此情况下,就算白佑彬有心,也无力按照海军的规划与部署进军加勒比海。
结果,陆战第五军进攻巴拿马的行动再次延迟。
到此时,美国新组建的第21舰队(即由第二批四艘“罗得岛”级战列舰为核心的作战舰队)的训练工作已经结束,基本上形成了作战能力。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第四舰队夺取加勒比海的制海权,陆战第五军进攻巴拿马的作战行动就将受到严重威胁,甚至要为此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