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也就是那帮洋人口中的印度,之前那也是有过风光历史的!”
吴可侃侃而谈,给朝堂上一干土包子们普及国外历史知识:“当初蒙古帝国后裔于天竺建立一个延绵三百来年的强大王朝!”
朝臣们顿时来了兴趣,好奇询问那强大王朝有多大现在情况又如何等等问题。
“天竺的那个强大王朝鼎盛之时,地域不比眼下大清少多少!”
吴可轻笑着回答,引来众多朝臣发出不可思议的惊叹。
“可惜了这么大一帝国,结果却灭亡在英国人手上,现在整个天竺也就是洋人口中的印度已经成了英国人的后花园!”
此言一出顿时满堂皆惊,尤其是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的咸丰帝,更是猛然从龙椅上站起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朝臣们一个个噤若寒蝉连屁都不敢放一个,低眉垂目做木桩状,努力的淡化自身存在感希望别触到咸丰帝的霉头上。
吴可的解说生生刺激到了咸丰帝,洋人之前的要求虽然过分让他十分不满,但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大臣们都知道的事儿难道他就是个睁眼瞎么,一群见利忘义的化外之民而已,对庞大的大清而言根本算不得什么。
可是现在,他知道了洋人在天竺干的事儿,一下子汗毛倒竖紧张起来。
尼玛,天竺这么一个只比大清稍差(其实察觉很大)的国家,就这么被洋人给灭了还成了人家的后花园,那洋人们对大清是不是也是同样态度呢?
一想起这个,咸丰帝便忍不住有种炸毛的冲动,没想到那帮可恶的洋人竟然狼子野心胆大妄为到了这等地步!
一旦涉及到自身皇位江山稳定的事儿,就是再没心没肺的皇帝都会发飚,更何况咸丰帝登基多年脑子又没傻,怎么可能分析不出吴可想要的答应?
没错,让咸丰帝感受到自身皇位不稳,既而让他对洋人充满警惕跟防备,在接下来的一连串大战中不至于被洋人打个措手不及,这就是吴可想要达成的目的。
现在看来效果不错,感受到了深深威胁的咸丰帝,再也不敢将洋人的威胁当作小麻烦了。吴可自然要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加深咸丰帝跟一干朝臣对洋人的恶劣印象。
“印度此时已经完全成了洋人的殖民地,也是洋人向远东地区输送武力的最近基地,可以说那里已经完全是洋人的天下,当地百姓过着猪狗不如的奴隶生活,有的甚至还被卖到其它大洲充当免费的农奴矿工,日子过得惨不忍睹!”
咝……
果然,他这这一番惊悚的言论,直接导致朝堂之上吸气之声不绝于耳,一干朝臣真是被他的说辞也吓到了。
由吴可这一番折腾,接下来的朝议再无它论出现,上到咸丰帝下到每一位参与的朝臣,全都支持对洋人主动用武的决定,谁要是再敢谈什么绥靖政策的话,不用别人动手咸丰帝第一个灭了他!
既然决定了要跟洋人好好斗上一斗,那沿海的防御布置便是重中之重。
洋人船坚炮利,加上多年战乱南方沿海的防御基本上等于没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能命令当地清军各自为战不能给可能登陆的洋人任何好处可捞。
至于北方这边的海岸防线,最重要的当属山东与天津两地,
山东暂时可以排除在外,那儿虽然距离京师不远,但因为黄河改道的事儿乱得不成样子,洋人只要脑子没坏就不会去趟这样的浑水。
关键还是天津海防,这地儿距离京城实在太近。洋人真要是从此登陆的话,用不着几日时间便能兵临京师城下,到时朝廷可就万分被动了。
至于朝廷怎么在天津港口布防重兵,又是派何人驻守这些都不关吴可屁事,他也没有插手的兴趣。
尽管有朝臣提议调安徽清军主力过来担此重任,可以看得出咸丰帝还动了心,可最后也不知出于什么思量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吴可自然乐得轻松,不调安徽清军人马最好,他可没心情替朝廷充当与洋人军队交火的实验品,搞不好是要吃大亏的。
他只需向朝廷提供自己知道的有关洋人一切信息即可……
“诸位大人也用不着太过有忧心,洋人虽然船坚炮但能动用的陆军人数有限得很,甚至可能还不能过万!”
“不用怀疑,毕竟洋人本土距离远东地区实在太过遥远,就算乘船也需要在还上飘荡好几月甚至半年时间。其中开支之大想必诸位大人应该有个大概印象,别看英夷号称‘日不落帝国’,也支撑不起如此庞大开销!”
“就算有印度这个大后方可以提供源源不绝的后勤支援,可以此时洋人舰队规模和运输能力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也就是说洋人根本就耗不起,就算情况再糟糕只要咱咬牙坚持最先顶不住的还是洋人!”
“当然咱们也不能大意了,安徽清军火枪队表现那般抢眼,想必训练比安徽清军火枪队时间更久的洋人军队实力只会更强,真要对上了还得多多注意一下!”
“至于咱们向外购买军火武器的炉子可能断绝,这完全不是问题,洋人那也不是铁板一快,各自之间矛盾重重甚至现在还正在世界某处大打出手,除了英法美俄等国心怀恶意的洋人之外,咱们可以向其它国家军火商人采购需要的军火武器,这一点朝廷完全不必担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