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崇光最近几年的日子,过得很不安生。
以为捡了个大便宜,将前任云贵总督张亮基弄走自己坐上,没想到却是个大火坑,现在想跳都跳不出来。
两广还有吴可这么一位强势邻居,虽然没见识过这位大清名将的能耐,但盛名之下想来吴可还是有些能耐的,两广眼蒸蒸日上的局势就是最好明证。
因为取代了人家老丈人的位置,面对两广总督吴可时难免有些心虚,所以就职以来劳大总督很少与两广官场有直接联系。
由于种种原因和顾忌,面对两广官场时劳崇光和云贵官场实在没有底气,边境地区私底下一些通商往来劳大总督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两广地区通过商业渠道弄到云贵两地的大批物资,正是焦头烂额的云贵清军所需之物。
贵州苗民叛乱还好说一些,起码声势不如刚开始那般浩大,可云南的回民叛乱就不同了,越演越烈让劳大总督几乎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1865年6月,朝廷调前两广总督劳崇光为云贵总督。
到任后,劳崇光鉴于云南严峻的叛乱形势,令署云南提督马如龙防守省城,并筹集粮饷军火,同时令署理布政使岑毓英率军进攻滇西,清剿云南回民叛军。
8月,岑毓英率清军从昆明出发,于11月20日占领楚雄。此后岑毓英以楚雄为基地,分兵向大理进犯。清军虽先后占领了大姚、永北、邓川、宾川、浪穹(今洱源)、赵州、云南、鹤庆、丽江等地,逼近大理的南北门户上下两关,但岑毓英所率主力却被杜文秀部叛军阻挡于镇南和姚州无法前进。
1864年2月,杜文秀部叛军在上关大败清军,并占领邓川、浪穹、鹤庆、丽江;不久,又败清军于下关,占领云南、赵州、弥渡。
之后杜文秀乘胜派部将马得才率领援军从弥渡、三街间道插到镇南清军侧后,突然发起猛攻。清军大败(岑毓英也头部中枪)狼狈逃回楚雄。
一举击溃了清军岑毓英部的进攻之后,杜文秀领导滇西回民叛军乘胜向外发展,南面达于镇沅,北面达于维西。至1866年初回民叛军控制了滇西二十三座城市,对朝廷在云南的统治造成极大的威胁。
于是,云贵总督劳崇光认为,“当以征剿迤西为急”,当年3月他便亲自到达昆明,积极部署云南清军对大理的进攻。
经过将近一年的准备,署云南提督马如龙率领兵练八千九百余人,于1867年2月由昆明出发,并指挥督标中军副将杨振鹏、楚雄协副将李维述、参将杨先芝、游击合国安、昭通镇总兵杨盛宗、腾越镇总兵田仲兴、普洱镇总兵李锦文等部清军和地方团练,分数路向滇西进攻。
可惜清军虽然兵力不少但士气低落,特别是其中的回民将领和士兵,大都不愿同滇西回民叛军打仗,加之遭到回民叛军的顽强抵抗,兵疲粮缺进展缓慢。
回民叛军除在各地坚守外,杜文秀又派出部队袭击清军的后路。清军惊慌失措,李维述败于镇南,杨振鹏溃于宾川,杨先芝、合国安溃于姚州,楚雄、大姚两地的清军先后告急。
杨盛宗、田仲兴等也因粮饷不继,分别从永北、蒙化、威远等地败退。马如龙见败局已定,遂托病由定远撤军逃回省城。杜文秀部回民叛军占领定远、大姚之后进而包围了楚雄。
马如龙进攻滇西及其失败,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它对杜文秀的影响极大。在此之前,杜文秀虽然拒绝了官府的诱降,但对马德新、马如龙等的叛徒嘴脸缺乏应有的认识,由于民族和宗教等方面的原因,与他们撕不破脸皮,反而与之达成暗中协议,以楚雄、镇南东西分界,“各守疆界,各行其是”,“不相侵犯,仍通互市”。
为恪守协议,杜文秀主张首先巩固滇西,必要时向川、黔发展,以避免与马德新、马如龙发生冲突。尽管由于太平天国起事失败,云贵总督劳崇光力主“进剿”,清军对大理政权的威胁越来越大,杜文秀仍然不准备向东发展。
迨至马如龙进攻滇西首先毁约,杜文秀才感到如果仍遵前约,无异于作茧自缚,加上这时朝廷在云南的力量比较薄弱,新任云南巡抚刘岳昭所率湘军尚在贵州,布政使岑毓英率所部清军赴贵州镇压猪拱箐、海马姑苗民起事未归,仅马如龙率一万五千残兵败将龟缩省城。
因此,杜文秀提议趁机东征昆明,并为绝大多数叛军将领所接受。
为大举东征,杜文秀发布了《帅府布告》、《誓师文》、《兴师檄文》等公告。
在《誓师文》中说:“此次出师,本为兴汉,戒勿滥杀。如临其境,如遇其民,各当发明宗旨。但得汉回一心,以雪国耻,是为至要。”“战胜攻取之际,毋肆掳掠,毋贪财货,毋凌妇女。遇官吏顽梗不服者,杀之。良善被挟者,抚之。诸恶元凶,法所必诛,严加惩办,理宜不赦。”
同时,回民叛军传檄全省:“滇南一省,回汉夷三教杂处,已千百年矣。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何尝有畛域之分?慨自满清僭位以来,虐我人民二百年余[于]兹矣。”可恶,妖官“置苍生亦[于]不问,弃黎庶其如遗。甚至汉强则助汉以杀恶,回,回强则助回以杀汉,民不聊生,人心思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