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二次大战中除了轴心国和同盟国的阵营对抗。还有一个是英美与红色苏联“自由”和“民主”的对抗。虽然同属一个阵营,但英美同盟对红色苏联的警惕,从未放松。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在随后的3年中,四面出击的德国一直掌控着战局的主动。并于1942年7月17日向斯大林格勒发起猛烈进攻。但到了1943年2月2日,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从此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虽然苏联打了胜仗,但是同为反法西斯同盟的英美两国却多了一重担忧。他们非常害怕苏联和德国签署和平停战协定,这样德国就可以放手来对付西线的英美联军。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就启动了一项名为“维诺那”的情报计划。
“维诺那计划(Venona project)”的目的就是截获和破译苏联情报,以便实时掌握苏联的情况。在苏联取得胜利的同一年,维诺那计划也有了突破性进展。美国开始截获苏联的无线电通讯,并且情报的破译率也有了大幅提升。在1945年5月9日,德国战败。紧接着以美苏为首的北约和华沙两大集团开启了冷战模式,维诺那计划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不过苏联也早就知道了美英同盟的维诺那计划,因为维诺那组织中早就有两名员工是苏联安插在美国情报部门的间谍。到了1948年10月的某天,苏联在一夜之间几乎改变了全部的通信系统。以英美为首的国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截获到于此相关的信息。大约在几个月之后,美国人终于搞明白了,原来苏联是把无线通讯变成了有线通讯,各地区和各部门都用电话沟通。而且重要的通讯线路都被埋在地下……
也就是说,对于战后的安排,彼此心照不宣的早有准备。
而在《大战役》“类二战剧情碎片相似相溶的跨剧情融合时空”下,由于西西里登陆战没能速战速决。英美联军仍在“西西里地狱”鏖战。反观在1943年2月2日结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获胜的苏联,已经为即将展开的大反攻集聚了近乎两年的力量。于是,英美两国更加担忧,害怕苏联和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同样。苏联对同属反法西斯同盟的英美联军的真实战力,也在进行重新评估。按照最初的计划,苏联和英法联军上下夹攻,一举解放欧陆。然而西西里战役的滞后效应,让反法西斯同盟的欧洲战线出现了致命漏洞。
简单来说,苏联和英美注定短暂的同盟,出现了一个“恐怖跷跷板”。只要第三帝国与其中一家签订《停战协定》。另外一家将承受第三帝国毁灭性的打击。在此剧情背景下,带入元首的“复仇武器计划”。于是主线剧情的衍生就有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纳粹的原子弹可以扔在莫斯科,也可以仍在伦敦或曼哈顿。
所以,显而易见。这支SOE女子特遣队担负的使命,远不止协助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夫人营救丈夫这么简单。
也因为在《大战役》“类二战剧情碎片相似相溶的跨剧情融合时空”下,第三帝国没有失去欧陆的制空权。让包括《重水之战》在内的,盟军针对纳粹原子弹计划的轰炸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进展。无论是核原料还是重水,“复仇武器计划”都获得了充足的供应。
这也是“原子弹之母”莉泽·迈特纳有足够的材料建6座“B-VIII铀机”串联发电的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才能在第三帝国的心脏,盖世太保的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觉’的接应这支SOE女子特遣队呢?”片场的安全主管,女游击队员艾琳开始考虑具体的行动计划。
“不用‘神不知鬼不觉’,而用‘大张旗鼓’的办法。”说着,首席选角助理战地女郎丹妮尔将目光投向选角副导演党卫军少校凯蒂夫人。
“是让我以党卫军少校的身份,向盖世太保头子阿道夫·艾希曼提交《征召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夫人》的申请?”选角副导演党卫军少校凯蒂夫人立刻就明白了。
“没错。”首席选角助理战地女郎丹妮尔欣然笑道:“既然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建议将‘B-VIII铀机’秘密迁入GGL大德意志机车制造商联合会宽轨试验场,为片场供电。那么参考‘B-VIII铀机’重建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需要一名‘编外核物理专家’的协助,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啊……”选角副导演党卫军少校凯蒂夫人心悦诚服:“丹妮尔,你比我更懂纳粹。”
“其实也没什么。说白了就是‘程序对,无责任’,后世叫‘程序正义’。”首席选角助理战地女郎丹妮尔说出自己对剧情的深刻理解。
“好的,丹妮尔。我这就去办。”选角副导演凯蒂夫人,随即以党卫军少校的身份拨通了盖世太保的专线。
一来一回,提交《征召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夫人》的正式申请报告,第二天“同意”的批文就被专人专车送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