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由凉州刺史孟建入朝担任,没有了凉州刺史之位,他也算是能够轻松不少。
太尉由大司马马超入朝担任,废除大司马与大将军之职,三军统帅为太尉。
九卿改六部,吏部朝堂便有吏部尚书,如今正式建吏部衙门,负责百官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其下属四司,文选司与验封司、稽勋司还有考功司,分管吏部之责。
礼部主掌朝堂礼仪,祭奠大礼,封禅之礼,对外迎接出使之礼仪。
同时也负责教导天下百姓之教化。
下属祭祀司,主客司,教化司,清吏司四部。
礼部此间最大的任务就是在百年之内将大汉之下所有郡县之中都有足够的学堂足以教导百姓及其子弟学识。
刑部主掌刑法律法,主掌大汉境内牢狱诉讼之事,同时监察大汉境内各个郡县衙门审判之事的复查与例行讯问,监察天下不许出现冤假错案之事。
同时刑部最大的责任还有就是每五年监察天下一次,考虑是否更改大汉律,当年之律法是否还适用于当代。
其下属大理寺,监察司,考功司,稽查司。
大汉律的更改与增减,是刑部的最大作用。
户部最为简单,掌管户籍财经,将大司农及其属官直接改一改就能够组建户部,他也没有太多的任务,将已经逐渐完善的变法继续保持下去,然后根据情况实施更改就行了。
用刘禅的话来说,如果哪一天大汉亡了,那户部之人绝对应该集体殉职才是。
其下属财帛,度支,田税,商贾四司。
兵部执掌大汉兵事,不过兵部并不负责征战与指挥,他只负责大军粮草辎重的筹措,负责大军士卒的赏赐与抚恤,同时也负责对功劳簿的审核。
其下属稽考,抚恤,问查,粮帛四司。
最后的工部,负责大汉境内的所有工程进度,其中包含了皇家宫殿的建设与水利农桑的建设。
其中先后顺序是先民后官,皇者在最后。
这句话会永远雕刻在工部的大堂上。
工部下属只有官衙,农桑,宫廷三司,分别负责朝堂官吏府衙等的修建,百姓民用工程,与宫廷用度。
其中已经在曹魏慢慢完善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省制刘禅则是只保留了尚书省。
其他的,还不是很完善,刘禅并没有保留。
三公六部之中,吏部刑部归属司徒执掌,礼部与工部归司空孟建,至于兵部与户部则是交给了马超。
当然,马超执掌兵部问题不大,但是户部那些事情他有些玩不转的,所以刘禅将益州的谢缵谢伯登带到了户部之中,同时将法邈放到了兵部。
有他们两个人马超要轻松很多。
同时刘禅成立天策府,专司兵马征伐之事,其中天策府上将军由潼关守将魏延担任,大汉境内大半将校进入天策府之中听命。
但是天策府上将却是没有决断之权,需受太尉马超节制。
这也是刘禅能够想到的最平稳的手段将魏延从前线拽下来,并且不伤害到他的自尊心。
李严请辞,年迈不已的李严卸下了自己的权利,也是因为他的身体越发的艰难了。
其子李丰代替李严继承永安侯之爵位,并担任犍为郡郡守,同时李严也同样隐居于南阳,去和诸葛孔明一起相互作伴去了。
尚书令一职被刘禅送到了蒋琬的手中,而凉州刺史则是被刘禅交给了已经彻底平定河西之地的马隆。
凉州刺史麾下主簿则是马钧,别驾皇甫谧入朝担任礼部尚书。
同时索孚等人仍然留用凉州,为马隆麾下将校官吏,共同治理凉州之地。
益州刺史交给了从荆州赶回的费祎,而原益州刺史诸葛乔回朝担任吏部尚书,执掌吏部考核百官。
汉中太守为柳隐,华阴太守为鹰扬将军句扶,长安令京兆尹为董允,卫将军则是由糜威接任,陈到去世之后并未留下子嗣,则是由族人陈曶过继,担任虎威将军,为糜威副将。
雍州刺史王平入朝担任骠骑将军,雍州刺史由刘靖接手。
保留御史台,并入绣衣卫,同时将绣衣卫一分为二,对内为御史台,调刘迈进入御史台担任御史中丞,监察大汉境内百官民事。
对外为皇城司,由韩龙执掌,绣衣卫统领仍是黄皓,却无直系兵马,仍保留权利荣耀。
除此之外,刘禅还对朝堂进行了大量的变换更改,荆州兵马大量的回撤关中,为江东让出一个宽松的环境。
同时关中兵马隐而不动,为曹魏方面造成颇大的压力的同时,也让曹羲与夏侯玄能够有足够的理由继续执掌麾下的诸多兵马。
一切,似乎都来到了终点,也是这天下的重点。
曹氏与世家的争斗那是从太祖爷的年间就开始了,没完没了的仿佛无穷无尽一般。
太祖爷的时候寒门一度占据上风,世祖文皇帝的年间世家也曾经被打压过数年,到了先帝时期那就是不断的纠缠了。
先帝也算是一个手腕颇为不错的皇帝,只不过他面对的世家是一个已经慢慢成长了的世家。
到死,先帝都没有能够彻底的压服他们,甚至还被他们所掣肘,曹氏与世家之间互相成就,却又互相敌视争斗,当真是说都说不清的事情。
而这一切在曹爽的时代也终于到了最后的阶段了,并不是曹爽不知道现在天下未定,不可大动干戈。
也不是曹爽短时,为了成就自己不择手段,而是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不得不动,不能不动!
就如同江东二宫之争一样,这不是孙权想要在这个时候弄出这么大的动静,也不是孙权想要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来,而是他真的没办法。
孙登死了,他的继承人没了,那是他所有的心血,也是江东最合适的继承人。
但是孙登去世之后,孙权不能说让江东随着孙权的去世而消散,不管他从情感上能不能接受,他都要为了江东再次选定一个继承人。
孙登选定的继承人是孙和,这当然没有问题,在孙登的眼中孙和的确是非常合适的。
性格温和,有仁君之风,同样也有足够的自信,不会因为耳根子软而被糊弄。
这些事情在孙登的眼中,的确是无比的合适,可是这些在孙权的眼中却是未必。
每个人与每个人经历不同,看到的东西也是不同的,孙登虽然很是不错,但是他毕竟没有完全经历过孙权经历过的风风雨雨。
他也没有见到过孙权看到过的尔虞我诈,所以他并不知道在孙权的眼中,孙和越发的让他失望了。
喜欢家父刘玄德请大家收藏:(www.dushuwan.com)家父刘玄德88读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