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下了一场雪。
积雪没过了脚脖子,踩着厚厚的积雪走在路上,如果不是围巾厚实,怕是脸都要被刀子一般锋利的劲风割破了。
之所以选择镇上的向阳机械厂,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第一步。
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第一点,向阳机械厂在他的记忆中效益一直不错,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其次,向阳机械厂是自家镇上的企业,离家很近。
这样自己无论是照顾大哥、大嫂,还是做些其他事,都很方便。
其次是,前世的记忆中,这家机械厂可是风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
直到步入二十一世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之下,这家厂子才渐渐式微,最后杳无声息。
眼下是1992年,算算时间,应该是这家企业面临人才挖角的严重时期,大批的精英人才外流。
从而直接导致了机械厂的设备缺乏专业的维护和使用,出现了大面积的故障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力,从而间接影响竞争力。
一点点的在时代浪潮里退步。
而自己上辈子机械从业多年工程师的经验来说,这个时间点对于自己来说,应该是个好机会。
站在向阳机械厂破败的大门前,可看眼前这副景象,赵国良多少有些诧异。
老旧的大铁门上锈迹斑斑。
一个将近退休的老头子正用笤帚清理着门口的积雪。
一张手写的红色招工启事还贴在墙上,被雪花掩盖。
重金聘请专业技术员,入职奖励现金100元!
在这个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块钱的时代里,100块钱等同于许多家庭一个月的总收入。
看得出来,为了招揽人才,已经是不惜血本了。
然而,整个厂区却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无人问津的落败感。
赵国良定了定神,迈开步子往前行去。
“大爷,请问,这里是在招技术员吗?”
“是啊,招了好些日子了,一个合格的都没有,你是来应聘的?”
扫雪的老大爷停下了手中的笤帚,狐疑的上下打量着赵国良。
“是啊,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向来贵厂应聘技术员,请问,车间办公室怎么走?”
“哦,大学生啊,人才,往里走,拐两个弯就到了,最大的那个车间就是。”
进了厂区,拐了两个弯,就看到一座厂房。
厂房从外面看面积不大,和一般乡镇企业动辄几十亩面积的厂房相差甚远。
对面,有一座两层的小楼房。
不用说,这就是厂领导和各个部门的办公区了。
劳资科办公室外,正准备敲门的时候,便听见了里面传来的声音。
“老梁,你说的维修人员,到底什么时候到?这都停工三天了,再拖下去,这批货肯定赶不上工期了,这可是误了大事儿!”
严厉的声音落下之后,很快有人作答回应。
“夏厂长,这事儿我天天在催。可是我们请的那名维修人员,被他们厂里派去了广陵市有重要任务,最近都回不来了。”
被叫做老梁的人委屈巴巴地说道。
“宁州市机械电子工业局那边,就没有其他推荐吗?”
沉默半晌,先前说话的男子再度发声。
“没有啊,夏厂长。您也知道,现在咱们宁州市这边几大机械厂都进行了设备更新。维修技术人员都忙着指导适应新设备呢,旧设备的维护、维修,只能先放一放了……”
“那咱们厂的这台车床就这样任它一直趴窝?咱们的订单怎么办!?”
……
门外的赵国良已经大概猜到了是什么情况。
不用说,肯定是向阳机械厂的车床坏了,厂里停了工。
这个年代的中小型机械厂,车床是最重要的机械设备,其在厂房里的机床占比量也是最高。
一般的机械厂,上千平方米的厂房内,至少要有大型车床一台、中等车床两到三台。
小车床的数量不等,但是至少也要三四台。
另外大铣床一台,小铣、中铣床各两台,都是必备的。
其余如钻床、钳工划线平台、镗床,铇床、磨床看情况而定,但至少都要有一台。
听门外夏厂长和这位老梁的对话,厂里坏的设备肯定是大型车床无疑。
因为这类机械厂的产品结构是比较单一的,主要以民营产品为主,比如自行车啊、摩托车、拖拉机或机动三轮车等等。
这些产品在下料的时候,第一步都需要用到大型车床。
大型车床一旦趴窝,其他工序将完全无法展开。
这种情况下,也难怪门外姓夏的厂领导会如此着急上火了。
机床这种机械设备,对他来说并不陌生。
何况机床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这样一个大好的表现机会放在眼前,赵国良当然不会错过。
打定了主意之后,赵国良立刻站起身,拉开了办公室的门。
门外路过的两人本来正打算上楼,突然看到劳资科门被拉开,二人的注意力都不由自主地转了过来。
这会儿功夫,赵国良也和两人对上了眼。
当先一人板寸头,看上去差不多四五十岁,身高马大、浓眉大眼的很有威严。
这人应该就是另一人口中的夏厂长,夏长春了。
至于另一位个子要矮了一些,头发有些秃,也肯定过四十了。
赵国良打量来人的时候,对方二人也看着他发愣。
浓眉大眼的中年人皱着眉头看向赵国良:“你是~”
“夏厂长你好,我叫赵国良,江南工学院大学毕业生,是来应聘贵厂技术员岗位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